《淺談純藝術 – 一種藝術生態下的存在 (十二年作品以外的自述)》 - (全3節,其之三, 下篇)

本文以經歷來說明,其中一種藝術生態下的存活是如何可能,這是一種什麼的存在﹖這種存在是如何開始﹖如何形成﹖如何建立﹖經驗的類積下創造了什麼﹖存在後是如何維持﹖……等等大量的問題,對種種不同的疑問,作出能夠理解下的回應,或者說,這是筆者對藝術上的種種事項,由經驗的累積下,總結出在我這個主體下,某一種藝術生態下的說明和定義。

Read More
New Horizons of Local Ceramic Art in Hong Kong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by Rachel Cheung, Lecturer / Programme Coordinator (Project), with two alumni – Winus Lee, Ida Yu and a current student – Suzanne Au. The team were proceeding a study with the alumni who studied the Bachelor of Arts (Fine Art) programme jointly presented by HKAS and RMIT University, Australia, with ceramics as major.

Read More
Social Transformations

Social Transformations – An Exhibition Celebrating 20 Years of Partnership between RMIT University and Hong Kong Art School

The exhibition proudly celebrates the 20 years of partnership between RMIT University and the Hong Kong Art School (HKAS), with a focus o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t brings.

Read More
2018南島國際美術獎

10組入選2018南島國際美術獎駐村創作的藝術家 11月6日完成創作 臺東縣政府於7日上午邀請評審進行決審 並於8日下午由縣長黃健庭親自頒獎 來自香港的Matthew Tsang(曾敏富)與Cordelia Tam(譚若蘭) 以作品「時間細讀」奪得首獎30萬獎金 撒部噶照、Hui-Ying Tsai(蔡慧盈) & Jonathan Grover 分別以作品「垃浪來襲」、「Turquoise Wind」(水藍色的風) 獲得優選獎金10萬元

Read More
南島國際美術獎  曾敏富譚若蘭「時間細讀」首獎30萬

由台東縣政府推出的2018南島國際美術獎大獎8日揭曉,來自香港的Matthew Tsang(曾敏富)與Cordelia Tam(譚若蘭)以作品「時間細讀」奪得首獎30萬獎金,撒部噶照、Hui-Ying Tsai(蔡慧盈)& Jonathan Grover分別以作品「垃浪來襲」、「Turquoise Wind」(水藍色的風)獲得優選獎金10萬元。

Read More
迷失了自我,想認清自己?藝術治療:打開心靈深處的鑰匙 — 藝術治療師Antonio

曾幾何時,你我都曾被一幅畫、一首歌、一支舞,一首詩詞,甚至一部電影所觸動。在被那個刺點觸動的同時,你看見裡面的那絲靈魂了嗎?那是創作者當下的情緒發洩和情感注入。我們所認知的藝術除了豐富生活外,其實也有治癒的一面。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一筆、一劃可能會讓你覺得很自癒,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亦都可能是一種情感的宣洩,訴說著你我的內心的故事。

Read More
年輕藝術家李奕朗奇異色彩重塑生活場景

當熟悉的生活場景碰撞奇異的色彩,便成為本地年輕藝術家李奕朗作品中亦幻亦真的畫面。他透過連串的空間改造和佈置,展示個人感到特別的時刻或難以啟齒的生活事件、幻想和秘密。作品探索空間和物件組合的各種可能性,利用這個介乎現實與奇幻之間的場景,道出一個又一個欲言又止的故事。

Read More
像是動物園 (二)Zoo As Metaphor (II)

新一輯「像是動物園」──2014年於「油街實現」開始的既展且演共同創作──今年來到香港醫學博物館,將重新打開「珍奇屋」奇觀之旅。原有跨界創作班底這次為觀眾帶來與環境空間扣連更緊密的展演歷程,從上回的藏品展示,今回把焦點放在「人」的展示上,帶大家尋找現代處境底下的「奇人」。

Read More
隱藏著創造性的張煒詩

「由實用到抽象」是「張煒詩陶瓷作品展」所用的展覽主題,展覽展出了一組作品,作品沒有獨立標題,據張氏的說明,展覽是以主題式作為基礎,即展覽只有一件作品,圍繞該主題發展,作品一共由十三件陶瓷作品的個體所組成,分別放置成兩組,兩組位置是有觀看次序,是展示一個過程,就如標題所說明一樣,由實用的托盤,展示出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抽象的形態,只是純粹的形態。張氏把一個演化的過程放到觀眾的眼前(本文所指的作品是其展覽活動Part 1中的作品),但筆者所關心的事項,並不是現象所見到的作品組群,而是透過作品組群的背後的思想運動,觀看其創造性是如何擴張,她擴張的創造性是內在的運動,同時亦是藝術的追求。

Read More
張三李四收藏展 Collections of Tom, Debbie and Harry

Presented by
Short Hair Studio

Not everyone is a collector but one often ends up amassing keepsakes to which we attach our emotions.

Devoid of systematic sorting or meticulous classifying approaches, such secular and random acts of keeping are worth revisiting and redefining, especially against today’s investment-driven collecting cultu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