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in INTERVIEW
Art Like 有條路 - 陳思光

陶瓷藝術家陳思光具有非一般的冒險精神。在陶瓷創作上,他喜愛挑戰各種物料的可能性,曾經將麵包混合淘泥,放入陶窯,燒製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陳思光的每一個陶瓷藝術創作項目,都充滿實驗性;他樂意跟不同人士合作,由舞蹈家至社區街坊,都能成為他創作夥伴。因為每次經驗,都是他發掘無限可能性的好機會。

Read More
黃小玲 -【903格】急急看: 以手畫定格動畫記錄今年七月

校友黃小玲June Wong 專訪

【903格】急急看: 以手畫定格動畫記錄今年七月

藝術家黃小玲 June喜愛畫畫,一筆一筆,逐條線地描繪香港的日常,以及把大眾共同經歷的感受記錄,更瘋狂地把這一幅一幅的畫變成為定格動畫。今次展覽「如若陽光過分燦爛」,在漆黑一遍的房間看到June把2022年正值炎夏的七月以畫作,配上不同聲音例如,新聞報導的內容、人們的對話以及環境聲製成定格動畫,黑白閃動的畫面,不知大家又回想起什麼?

Read More
鄭敏玲: 以陶泥寄心語

鄭敏玲,2020 年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 學, 主修繪畫, 在學期間接觸陶瓷藝術, 對陶泥的可塑性和生命 力有深刻的體會, 本身喜歡大自然 及其各種生命的 她, 從此安心於在泥土裡創作。 2020 年參加新藝潮《+VE/-VE》展覽,利用陶泥創作了一系列 49 支葵花 鏡,在每一塊陶鏡上利用青花顏料繪上不同圖案,在中國 4 代表着幸福,而 9 是長久的象徵,觀照這時期的社會現象。 也許這些年的經歷和社會轉變,各種矛盾和磨合,使她漸漸珍視自己是香港人的身份和本地文化價值,嘗試 從泥土了解香港和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她形容自己狹小的工作室是一個快樂的囚室,在工作室裡埋頭苦幹,偶 爾出來透氣放風,接觸外面的世界。

Read More
【專訪】當不再夜夜笙歌時 與鄧廣燊談個展《夜夜鳴》

2019 年本科畢業的鄧廣燊,大概是本地藝術圈經常談論、但公眾卻感陌生的名字。

這名 90 後的新晉,早在 2010 年就獲得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特別表揚、2013 年成為香港設計師協會年度設計系學生獎得主。光是本科畢業那年,他一口氣囊括關晃先生紀念獎學金、Hidden Space 獎、出爐藝術畢業生聯展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藝術獎。履歷閃閃發光,風頭一時無兩,但為人卻非常低調,極少接受訪問。去年香港人權藝術獎,其作雖然未能獲獎,但是兩位評審的心水之選。新一屆香港人權藝術獎展覽又開幕,他今年沒有參賽,在安全口畫廊舉行人生第二場個展——《夜夜鳴》。

Read More
離留之間:文學 X 視藝展覽——葉雯與黃碧雲之間的「對話」

2020年香港文學季展覽已於11月13日開幕,今年以「離留之間」作為展覽主題,並且邀請了十二位組作家與藝術家合作,六組的主題是離開(Departure),另外六組的主題則是抵達(Arrival),利用文學與藝術進行一場對話。而葉雯(Manny)和黃碧雲是今次展覽中其中一組作家和藝術家,在閱讀過《媚行者》後,Manny創作出《名為彼岸的空間》作為回應。

Read More
前天文台台長李本瀅 筆下丹青結合藝術與科學

前天文台台長李本瀅退休後,醉心藝術創作,他的作品結合藝術與科學,不失理科人的本色,愛鑽研形態與顏色的關係。

今年由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的藝術文學士課程畢業的他,將參與下星期四(11月26日)的「典亞藝博2020」展覽,其中一幅《疫下慵懶》,在疫情下讓人深思。

Read More
【藝術媽媽】兼顧家庭、工作!愛創作母親不忘興趣 兩孩媽媽:最享受和女兒一起畫畫的時光

光是「媽媽」這一個身份,已經足以掏空每天的時間和精力,偏偏大多數的媽媽不只是媽媽。現代女性的肩上壓着照顧丈夫、子女的「 天職」,不少人更同時分擔着養家的經濟壓力。實踐理想?鑽研興趣?育有兩個小朋友的雙職媽媽Vanessa做得到,每一位有心的媽媽同樣可以!

Read More